村网通总站 韭园村 478840.nync.com 欢迎您!
山环水抱、田野碧绿,这里环境优美;青瓦白墙,老房老桥,这里古朴幽远;家家流水、户户养花,这里生活闲适。从默默无闻的白族千年古村,到如今古生古色延续、乡风民情和睦、游人络绎不绝,“乡愁”,已然是古生村渐成美丽乡村典范的重要因子,一幅又见山水又忆乡愁的美丽新画卷正在古生徐徐铺展……
2015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生村考察,称赞古生村“让人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并在洱海边留影“立此存照”,叮嘱干部群众一定要保护好洱海。
州、市党委、政府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把古生村建设成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最美乡村目标,着力建设更加美丽富饶、有传承有记忆的乡村,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古生的“美丽样本”也将为大理乃至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积累有益经验。
牢记嘱托打好思想之基
“没有村民的参与,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从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古生村就明确了村民是真正的主体。“只有村民认可了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并积极参与其中,才能守住青山绿水、留住最美乡愁。”这是古生村党员干部的普遍共识。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把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马前卒”,古生村通过召开户长会、村民大会等形式,利用黑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理念,宣传到古生村每家每户,提高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号召和动员全体村民参与建设,将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调动了村民广泛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美丽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升级版,与过去的乡村建设相比,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州、市党委、政府突出规划引领,进一步创新保护发展思路,科学编制长远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环保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按照“依托古生现有山水文脉,保持古生自然格局,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规划建设核心理念,编制了期限为15年的《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力争在保护的前提下,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努力把古生村打造成为特色保护型村庄,村庄性质定位为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胜地———中国最美乡村、让人“记得住乡愁”的中国美丽乡村典范。
同时,按照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八有”的要求,精心编制实施方案。通过实施村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工程、省级民族特色旅游示范村创建、产业发展富民工程、村民自治综合改革试点“六大工程”,力争把古生村建成洱海之滨生态环保优先、白族传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秀美、古生古色的魅力大理幸福家园。
生态优先守住青山绿水
如何达成生态与发展之间的和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给出了答案。以生态保护为先,释放良好生态环境蕴含的深层能量,也已贯穿于古生村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
东临洱海、依湖而建,古生村把保护洱海“母亲湖”作为“留住乡愁”的生命线,以洱海保护治理项目实施为重点,切实加强洱海流域保护网格化管理,深入开展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美整洁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2015年,古生村优先实施了村落污水管网、到户收集全覆盖和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目前,这套村落污水管网已投入使用,对古生村430多户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并送入村庄外不远处正在运行的污水处理站。另一方面,古生村积极恢复建设以龙王庙为重点的洱海湿地3300平方米,环海路以东湿地景观公园、七甲沟湿地景观公园建设已接近尾声。
在实施一项项环保工程的同时,古生村健全环保机制,建立镇、村、组、党员(村民代表)、农户五级洱海保护网格化管理责任制,认真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加大保洁投入,聘请保洁人员7名,合理划分责任区,建立覆盖村内河道、主干道、滩地的定人、定时、定点保洁制度,垃圾收集清运形成了“户保洁、村收集、镇清运”的常态化长效机制。同时,通过入湖沟渠多塘系统沉淀池和拦污闸建设,古生村已建成4个多塘系统、17个拦污闸和4个沉淀池,有效净化农田尾水,并定时对所有入湖沟渠进行彻底清淤,对洱海岸线和湖滨带定人定责全天候保洁,确保垃圾不入湖。
长期以来,古生村人多地少,主要产业为水稻、烤烟、大蒜和常规蔬菜种植。为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古生村围绕打造生态高效农业品牌,在巩固提升湾桥大米、烤烟、生态蔬菜种植等传统产业基础上,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生态大米,全面推广使用精制有机肥344吨,积极开展古生村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工作,扎实开展绿色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措施,要求农户严格按照绿色产品操作规程进行田间管理,帮助村民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业态。
传承特色留住乡愁之根
走进古生村,到处绿树成荫,穿村而过的小河、纵横交错的沟渠清流潺潺;村内十余座民居按照先挂牌保护后“修旧如旧”的原则,得到精心维护修缮;一个个白族特色浓郁的农家小院干净优美,花开四季,村内四处充溢着浓浓的乡土情。
古村风貌是乡愁记忆的重要元素,也是古生村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古生村将古村风貌保护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完善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办法,加大“古院、古物、古树”保护力度,保留古生村千年古村的白族村落风貌和历史文脉。
修旧如旧,保持古村风貌。制定《古生村保护管理办法》,对村内传统民居进行摸底调查、分类保护,对有300多年树龄的大青树和建于明清时代的福海寺、凤鸣桥、龙王庙、水晶宫、古戏台等文物古迹进行重点保护,对7户有较厚重历史和民族文化底蕴的白族民居古院落进行挂牌保护,对老民居消防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整改落实。
突出民族特色,开展建筑风格整治。突出白族民居特色,按照保护古建、改造已建、引导在建、控制未建、拆除乱建的原则,根据海西农田保护和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要求,对所有在建建筑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制止违规建设行为;严把村民建房规划选址,严控新建筑物布局和建筑风格,为农户建房无偿提供3至4套白族民居建筑图纸;严守耕地红线,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220亩,保护田园风光。
同时,加大人文景观完整性保护力度,深度挖掘千年古村悠久历史文化和民间民族文化资源,充分展示传统白族特色,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及特色民俗乡村旅游。目前,已对水晶宫、福海寺、凤鸣桥等文物古迹实施了修旧如旧项目,拆除对文物古迹保护有影响的3户建筑,查处制止4户农户的违规建房行为。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对村心路及重要节点实施景观营造和文化内涵提升,依托古生山水文脉,保护古生自然风貌,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改善民生提升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让农民在“吃好”“穿好”的基础上,过上环境整洁、内心愉悦、与自然融洽相处的更高品质生活。
投入资金310万元,实施进村路主干道和阳溪南路污水综合管网建设工程;投入资金370万元,实施龙王庙周边环境整治;投入198万元,实施破损路面修复和村中心广场提升工程……一个个数据背后,是古生村按照“服务群众、群众自愿、群众认可、群众得实惠”的目标,千方百计完善村内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景观的不懈努力。
一年来,村中心广场、老年活动中心、菜场、村口牌坊、仿古路灯相继建成,三网改造提升、村内绿化、龙王庙周边环境整治、湿地公园建设、建筑风格整治等工程大大提升了古生村的基础设施水平,古生村同时加快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设,在村内安装健身器材和广播设备,规划建设村民议事中心、幼儿园、卫生室、文化室、村史馆等公益设施,使全村人居环境和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营造了优美和谐、充满文化气息和民族特色的人居环境。
此外,通过实施村内道路基础设施、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建设,配套完善乡村旅游标识、线路、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接待设施,古生村已初步成为一个具有较强旅游开发潜力的美丽乡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古生村考察后,古生村传统民居民俗、古村镇古院落、乡村休闲旅游等资源不断完善提升,古生民族特色旅游村景点景区的品牌影响力日渐扩大,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到古生参观旅游度假,古生村也成为大理环洱海生态休闲和民俗体验旅游度假的新亮点。
除了打造整洁靓丽的村容村貌,古生村还在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上下功夫。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全村农业人口“新农合”参保率为100%,城乡居民保险参保率为95%,让村民医疗、养老有保障;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建设了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健全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科学疏导节假日交通,节假日日均1200多人次的游客得到科学管控、合理分流,让村民共享村落保护的实惠、发展的效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局面。
强化自治和睦乡风民情
今年9月29日,古生村“文明家庭”及“十大寿星”命名表彰大会举行,39户家庭在大会上受到了表彰奖励。这是古生村全力塑造古生良好形象,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系列创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生村以创建省级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为主线,还开展了善行义举榜评选活动和中华传统美德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打造乡愁文化长廊,充分利用村头村尾、村心主干道及环海路墙体,通过传统白族彩绘手法进行展示宣传,展示古生人的精神风貌,提高村民自豪感及责任感。同时,开设古生村“道德讲堂”,开展“话传统、忆乡愁”节日活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和周末文化演出活动,展示古生悠久的民族文化,号召村民群众从我做起,共建文明美丽新古生。
同时,通过强化“美丽古生是我家,建设保护靠大家”的观念,古生村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管理的积极性,促进村民自治规范化、制度化,营造健康的自然环境、亲善的人际关系,建设让居民保有乡恋之情的温馨村庄。
发挥党员带动力。深入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由71名党员分片包干,直接联系全村439户群众,带头缴纳垃圾清运费、带头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并对联系户进行监督引导和宣传发动,让全体村民自觉参与到古生村环境卫生保洁和发展建设中来。
调动村民自治力。建立健全古生村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选举办法和章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成立古生村保护建设管理促进会和古生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由有威望、能力强的党员和热心村务、熟悉村情、有责任心的村民共同组成促进会和理事会,带动全体村民对环境卫生、建筑风格、建筑秩序和村内婚丧嫁娶等进行自我管理和监督。
提高村民向心力。组织年轻有文化的党员成立党员义务宣传服务队,利用闲暇时间用村民容易理解的方式宣讲,提高村民环保意识,督促村容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实施。建立党员轮流值班制度,第一时间为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组织45岁以下的男性村民成立党员义务治安巡逻队,及时发现和消除村内的治安、消防隐患和突发事件。从而,也激发了村民保护生态、保护洱海、保护古生村传统风貌的积极性。
徜徉于古生村的古巷、古桥、古庙、古戏台,旧时光的气息扑面而来,每天各地游客纷至沓来,领略古生的乡土气息、观赏古生的田园风光、追忆古生的“乡愁”味道,人们浓重的乡情怀恋,在古生,轻易找到了现实寄托。
有传承、有记忆、留得住乡愁,古生,在打造中国最美乡村的道路上,将牢记习总书记“一定要保护好洱海”的嘱托,立足苍山洱海之间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争当大理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让习总书记称赞的“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记得住乡愁”的千年古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